近日,三水區智能制造產業技術創新聯盟正式掛牌成立。該聯盟通過產學研聯合,企業與院校之間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助推三水機械裝備制造業做大做強。
推廣使用工業機器人
今年廣東著力打造珠江西岸先進裝備制造產業帶,佛山也出臺了打造萬億規模先進裝備制造業產業基地工作方案。在智能制造產業方面有著較大發展空間的三水,正致力將機械裝備制造業作為主導產業發展。
在三水,佳明重工、普拉迪等一批擁有領先技術的龍頭企業正帶動著機械裝備制造業的快速發展。截至2013年,三水擁有機械裝備制造業企業1000多家,工業總產值達641.9億元。
據介紹,此次成立的三水區智能制造產業技術創新聯盟,整合了機械裝備生產企業、機械制造應用企業和院校共18家成員單位,利用高校的人才和技術優勢加快學校技術向企業轉移,建立產學研一體的公共科技創新平臺,進而帶動整個機械裝備制造業的技術、產品升級換代。
根據該聯盟規劃,在三水建設智能制造產業聯盟,通過商企合作模式,在企業推廣使用工業機器人等智能裝備,將世界最先進的工藝應用技術經驗進行行業標準化的同時研發適合三水工業產業特點的智能裝備應用技術,形成一批有著三水產業共性特點的,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智能制造和工業機器人集成創新技術成果。
智能裝備有助降低成本
該聯盟還初步制定了近期、中期和長期目標。2015~2016年,三水將在鋁型材、五金加工、機械裝備三個重點行業,用兩年時間推廣使用工業機器人等智能裝備,將最先進的工藝應用技術進行行業標準化,研發適合三水工業產業特點的智能裝備應用技術,并培養出優秀的研發創新團隊。
有業內人士分析,以工業機器人集成為代表的智能裝備,對中國制造業最有吸引力之處是能夠降低成本。一臺簡單的工業機器人,其成本相當于3年的工人工資,而壽命在10年以上,已經有很多民營企業出于成本考慮,計劃用機器替代部分工人。
成本導向的技術升級在三水有巨大的市場空間,特別是一些在危險、惡劣環境下的作業,如在沖壓、壓力鑄造、熱處理、焊接、涂裝、塑料制品成形等工序上以及在原子能工業等部門中,完成對人體有害物料的搬運或工藝操作,都需要由機器人來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