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 Connectivity(以下簡稱“TE”)近日宣布,將以約23億美元的現金收購公用事業電網產品制造商Richards Manufacturing Co.(以下簡稱“Richards”)。
隨著全球數字化轉型的加速,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的不斷開發和應用,數據中心對電力的需求呈現出持續增長的態勢。據預測未來五年內,數據中心的電力需求將從2023年的176 TWh增長至2028年的325至580 TWh之間,幾乎實現翻倍。
TE作為全球領先的連接和傳感解決方案提供商,通過收購Richards,將進一步拓展在電力公用事業領域的產品線和技術實力,并加強其市場地位,從而更好地把握電力需求激增所帶來的市場機遇。
近日,京東工業與國內知名測量儀器儀表品牌華盛昌舉行戰略合作協議簽約儀式。華盛昌將全面接入京東的智能供應鏈系統,借助京東在物流、倉儲、大數據分析及人工智能等方面的技術優勢,優化自身的供應鏈管理流程,進一步拓展市場覆蓋范圍,觸達更廣泛的客戶群體。
作為京東集團旗下專注于工業供應鏈技術與服務的子集團,京東工業長期以來一直深耕工業品領域,積極推進“拓品增商、自營入倉”戰略,提升工業品行業流通效率,助力產業客戶采購降本增效。
華盛昌是成立于1991年,是一家集設計、研發、生產和銷售各類測量儀器儀表于一體的國家高新技術上市企業,創立至今已掌握多領域核心測量測試技術,包括電力電子測量技術,紅外測溫和成像技術,激光測距技術,PM2.5、溫濕度、噪音、風速、氣體、水質等環境檢測技術,人體測溫、分子診斷、免疫層析等醫療檢測技術,以及MEMS 等傳感器技術。同時,華盛昌還是深圳市傳感器與智能化儀器儀表行業協會會長單位,在電力、暖通制冷、消防、石油化工、電子制造等領域擁有廣泛的市場影響力。
眾辰科技(603275)發布公告,近日公司召開董事會及監事會,審議通過了使用部分超募資金7257萬元投資建設新項目的議案。該項目為高壓變頻器生產基地及輔助用房建設,項目總投資為7257萬元,其中建筑工程投資3245萬元,設備購置及安裝2352萬元,基本預備費280萬元,鋪底流動資金1379萬元。
項目實施周期較長,存在市場及政策變化、設備及物料未能及時到位等風險,短期內可能對公司凈資產收益率造成影響。項目的實施將有助于公司擴大生產規模,提升盈利水平,增強核心競爭力,促進可持續發展。
2024年前三季度,眾辰科技實現收入4.94億元,歸母凈利潤1.61億元。
近日,斯帝爾科技(Stial)宣布成功完成對國內領先的六維力傳感器公司——中清科技(STFcore)的戰略收購。
據了解,斯帝爾(Stial)是無錫斯帝爾科技有限公司旗下品牌 ,專注柔性打磨機器人。其領先技術包含柔性力控、AI多模態感知及先進的打磨算法,廣受汽車、航空航天、電子半導體等高精密制造業好評。中清科技的六維力傳感器,相較于德國ME System、美國ATI等國際巨頭,不僅在性能上毫不遜色,更成功打破了國外技術壁壘,為國內高端力傳感器市場開辟了新的篇章。
值得一提的是,斯帝爾還推出全球首款專注于打磨場景的人形機器人Stial Steven。這一舉措標志著斯帝爾在智能打磨技術領域的進一步深耕,也推動了柔性力控機器人在工業形態與人形形態的融合與發展。
相較于傳統工業機械臂,Stial Steven具備更接近人類的運動特性,擁有卓越的靈活性與適應性,特別適用于復雜工件及狹小空間內的精細打磨作業。據悉,Stial Steven搭載斯帝爾自主研發的工藝數據庫、六維力傳感器及腦手眼耳AI多模態大模型,能夠在執行打磨任務時實時調整力度、角度和軌跡。其高靈活性的操作模式,使其能有效解決傳統機器人難以應對的細節化打磨任務,并顯著提高生產效率與精度。
無論是處理復雜曲面還是精密拋光,Stial Steven均可實現近似于人工操作的精細度,且能夠全天候高效運作,為企業帶來更高的生產力與市場競爭力。(機器人大講堂)
歐盟委員會主席烏爾蘇拉·馮德萊恩在巴黎舉行的人工智能行動峰會上宣布重大計劃:歐盟將為歐洲AI發展籌集總額2000億歐元的投資“Invest AI”,旨在通過大規模的資金注入,加速歐洲在AI領域的創新和發展。
馮德萊恩表示,歐盟將貢獻其中的500億歐元,其余資金將由“提供者、投資者和行業”共同承諾。該計劃包括200億歐元用于建設四個AI超級工廠,這些工廠將配備約10萬個最新一代的AI芯片,是目前在建AI工廠的四倍。這些超級工廠將為歐洲的初創企業和科學家提供強大的計算能力,推動復雜AI模型的開發。
馮德萊恩強調,盡管外界認為歐洲在AI競賽中落后,但“這場競賽遠未結束”。歐盟希望通過“開放、合作和優秀人才”的方式推動AI發展。她還提到,歐盟將把公共超級計算機資源提供給最優秀的初創企業和科學家,以確保AI的發展能夠“造福人類”。
除政府主導的投資外,歐洲風險投資機構General Catalyst聯合KKR、黑石等60余家企業和資管公司,計劃未來五年內撬動1500億歐元,支持歐洲AI初創企業及基礎設施建設。馮德萊恩稱這是“世界上最大規模的AI公共投資,將釋放十倍以上的私人投資”。(半導體產業縱橫)
工業和信息化部等八部門聯合印發《新型儲能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
在實施新型儲能技術創新行動方面,《方案》提到,發展多元化新型儲能本體技術。面向中短時、長時電能存儲等多時間尺度、多應用場景需求,加快新型儲能本體技術多元化發展,加快鋰電池等成熟技術迭代升級,支持顛覆性技術創新,提升高端產品供給能力。
推動超級電容器、鉛碳電池、鈉電池、液流電池等工程化和應用技術攻關。發展壓縮空氣等長時儲能技術,加快提升技術經濟性和系統能量轉換效率。適度超前布局氫儲能等超長時儲能技術,鼓勵結合應用需求開發多類型混合儲能技術,支持新體系電池、智能電池、儲熱儲冷及新型物理儲能等前瞻技術基礎研究。使得儲能行業在技術、規模等方面都取得了顯著進展,為高質量發展奠定基礎。
方案明確提出到2027年,我國新型儲能制造業全鏈條國際競爭優勢凸顯,培育生態主導型企業3~5家,產業主體集中、區域聚集格局基本形成。支持長三角、京津冀、粵港澳大灣區、成渝地區、呼包鄂地區、海峽兩岸融合發展示范區等地聚焦新型儲能領域,培育發展先進制造業集群,加快構建戰略引領、創新驅動、專業賦能的產業發展格局。
“廣州市智能裝備和具身智能機器人產業聯盟”(以下簡稱“聯盟”)在花都區舉行啟動儀式,聯盟由花都區、廣州工控集團共同牽頭,聯合新松機器人、越疆機器人等行業重點企業和機構。
據了解,廣州市智能裝備和具身智能機器人產業聯盟將聚焦技術創新、產業協同、人才培養和市場拓展等多個領域,通過建立產學研用協同創新機制,加強政、企、學、研的合作,加速科技成果轉化,提升產業整體技術水平。同時,聯盟還將積極推動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的深度合作,構建完善的產業生態體系,共同開拓國內外市場。